近年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和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党管人才,坚持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坚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三位一体”协同发展,全面打造适宜人才发展的制度和生态环境,推动人才和师资队伍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
始终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 师德师风长效机制更加健全
学校始终坚持党管人才,紧紧抓住国家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机遇,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高层次人才引育和高质量改革创新,构建“引、育、服”协同机制,做到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学校高质量人才队伍逐步壮大,人才效能持续增强,人才建设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新突破,为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提供了基础性支撑和战略性支持。
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市委关于人才和教师队伍建设的决策部署,党委常委会定期专题研究人才工作,审议人才工作事项,建立校领导班子成员定期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齐抓共管、协同发力的人才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把关作用,对引进人才实行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双重考察,强化人才引进与选拔的政治把关。
持续加强教师思想引领和政治吸纳,全面落实教职工每周固定日理论学习制度,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不断提升教职工思想政治素质。始终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加强师德师风警示教育,严格落实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压实各二级单位主体责任,强调党支部政治把关作用,推动师德评价工作下沉、重心下移;出台《北京农学院教职工师德失范违规违纪联动机制实施办法》,建立多部门协同的师德失范行为联动处理机制,2023年共进行了1900余人次的师德审查,实现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师德监督,有效提升了教职工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修养。
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效果显著 自主培育高层次人才数量倍增
聚焦国家、北京市和学校学科发展需求,建立靶向引才机制,出台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外聘教授聘任办法,积极延揽学科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引进实现新突破。2019年以来,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引进一批全国知名专家和学者为学校兼职教授。引进人才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成果培育、团队建设、特色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2022年引进的刘明教授,当年获评第十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国共100名),实现青年教师获学校此类奖项“零”的突破。
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定向育才机制,有重点遴选培育一批有潜力的人才和团队,自主培育高层次人才实现重大突破。现代园艺学教师团队入选“第三批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实现国家级教师团队入选的重大突破;段留生教授、张德强教授、王绍辉教授、蒋林树教授、刘明教授、田佶教授入选国家级人才,实现学校自主培养国家级人才的重大突破。近三年,有3名青年教师被评为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4名青年教师荣获北京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200余人次教师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北京市属高校优秀青年人才培育计划、北京市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北京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岗位专家等各级各类人才计划,学校人才队伍质量和水平明显提升。
人才评价体系更加科学 师资队伍结构层次整体优化
学校落实“破五唯”要求,积极推进评价机制改革,修订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办法,将师德师风作为首要标准,突出教育教学主责主业,突出业绩贡献和社会服务评价导向,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制度,强化同行评议,实施分类评价,建立鼓励教学业绩突出、服务基层业绩突出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的绿色通道。学校成为市属高校首家实验技术系列正高级职称自主评聘改革试点单位,打通了各系列专任教师职务晋升通道,激励教师潜心育人、深入一线全面服务乡村振兴。
学校全面加强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公开招聘“门槛要求”,一对一为青年教师配备成长导师,为新入职青年教师提供科研启动费,定期举办师享沙龙教师交流平台,实行人才托举、挂职实践等措施,增加农技推广、成果转化和科普系列高级职称比例,持续提高师资队伍水平,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岗位聘任改革取得新成效 构建适应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人事制度体系
岗位聘任改革是学校落实市属高校分类发展意见的重要举措,是落实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精神的重要内容,更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和内在要求。岗位聘任强化业绩导向,统筹深化岗位考核、绩效分配改革,出台了岗位设置和聘任、教职工考核、绩效工资分配等一系列改革文件,初步构建起适应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人事制度体系并取得新成效。
构建“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岗位聘任新机制。学校根据市属高校分类发展要求,结合学校高质量发展需要,大力推进岗位聘任改革。通过精简内设机构、优化岗位设置,明确各部门职能、各岗位职责,明确各级岗位聘任条件,所有教职工依据岗位职责和聘任条件竞聘上岗,真正实现全员聘岗。切实打破了“职务终身制、能上不能下”“多年不轮岗、能进不能出”的僵化局面,最大程度上实现人岗匹配、人岗相宜、人尽其才,有效激发了教职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构建教职工考核评价和二级单位绩效考核并轨联动新机制。本次岗位聘任改革旨在构建分类、分层、分岗的岗位考核评价体系,破解考核不严、考核不到位难题。为此,学校出台教职工考核办法,推行教师年度量化考核、非教学人员360度全方位考核,明确教职工岗位职责和聘期任务,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本次岗位聘任后,全体教职工将与学校签订聘用合同,与聘用单位签订岗位聘期任务书。下一步,学校将出台二级单位绩效考核管理办法,依据上级部门对学校的绩效考核指标,结合各二级单位的职能和承担的任务,形成不同类别的考核评价指标,充分调动发挥二级单位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广大教职工多干事、干成事,为学校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构建“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绩效分配新机制。多年来,“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大锅饭式”薪酬分配已经成为阻碍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瓶颈,此次岗位聘任聚焦这一瓶颈,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原则,大力推进绩效分配改革。结合学校近两年的一次性绩效分配、年度绩效分配的实践探索,制定出台了学校绩效工资管理办法。该办法规范了工资构成、优化了基础性绩效核算方式、突出了二级单位差异奖励绩效的自主权、加强了高水平成果的绩效奖励,形成了符合学校实际、突出业绩贡献和绩效考核导向、激励教职工积极性的薪酬分配新体系。根据薪酬分配新机制,学校充分利用北京市教委对学校分类发展绩效考核核增的绩效工资额度,自筹资金,于2023年11月至12月完成了差异奖励绩效分配工作。
伟大事业呼唤人才,伟大时代造就人才。学校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市委关于人才和教师队伍建设的部署和要求,进一步深入推进人才制度改革,全面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人才和教师队伍,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早日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都市农林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