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信息
首页 > 首页 > 动态信息 > 正文
六位北农教师培根铸魂育新人
发布时间:2022-10-16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近日,学校举办“喜迎党的二十大 培根铸魂育新人”讲述新时代教师育人故事活动,六位教师深情讲述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情动人、以情育人、以情化人的感人故事,集中展现了我校教师爱党爱国、潜心育人、自信自强的精神风貌。

坚守初心使命  传承育人情怀

生物与资源环境学院  曲江兰

曲江兰,女,无党派民主人士,1982年7月出生,2013年7月来校工作,现任生物与资源环境学院应用化学系教师,副教授。获评北京高校青年教学名师、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获北京高校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理科类B组一等奖、全国生态文明信息化教学成果奖等。

从小我就有一个教师梦,所以我的高考志愿都是师范大学。很荣幸,我于2013年来到北京农学院,如愿能为一名教师。

爱是教育的根本,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我平时就很关心学生的心理,经常和他们谈心谈话。有一次我的研究生在校园里骑车摔伤,非常严重,打电话找到我。我急忙赶到医院帮忙挂号、陪诊、垫付医药费。出院后,学生担心会有后遗症,也因为居家休息落下了课程,有时会焦虑地打电话给我,我耐心开导她、鼓励她,询问她伤口的愈合情况,和她讨论今后的学业规划。身体康复后,她更加努力,竞选成为校研会主席,现在北京大学联合培养。

选择做一名老师,就要学会在平凡中坚守。作为一名基础课教师,我要面向全校6个学院14个专业上课。我会针对每个专业的特点备课,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习兴趣。2015年,学校成立了应用化学专业,我来到新岗位,既要承担原来的公共课,又要上新的专业课。尽管教学工作量增加,但是我依然认真备课,坚守每一堂课,绝不敷衍。每堂课的认真对待,锻炼了我的教学能力,因此获得了北京高校青教赛B组一等奖第一名,被评为北京高校青年教学名师。

数字化时代变化巨大,今天的教育要为未来而教。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我们成立了绿色化学教学团队,作为负责人,我利用课程中心,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在线课程。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我开通了微信公众号;为了培养学生知农爱农,我在教学中引入了学校的乡村振兴案例;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我开展了翻转课堂教学,让学生做文献报告。有学生留言给我:“老师,您知道吗?我从来不敢当众演讲,这次的小组报告我做到了,我太高兴了!”还有一位学生课后找到我,和我说:“老师,我想以后读研究生的时候也选择绿色化学方向。”现在这位学生已经毕业,在中科院读博士,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教学相长,我们的绿色化学课程也喜获成果,共获得12项省部级教学奖励,团队指导学生101人次获得45项省部级奖。

在前辈的引领和同事的帮助下,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不断成长和进步,和大家一起用人格魅力呵护学生心灵,和大家一起用学术造诣开启学生智慧。北农人多年的坚守与付出、担当与奉献,值得被看见、被歌颂、被传承。

新时代、新格局、新征程。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们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应当恪守教育初心,发扬北农精神。今年是学校的作风建设年,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全校上下戮力同心,必将书写北农新的华章!

匠心守护  点亮繁星

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牛奔

牛奔,男,中共党员,汉族,1980年12月出生,2004年9月来校工作,现任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副教授,获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脱贫攻坚突出贡献奖,第四届北京市大中小幼教师讲述我的育人故事展示交流活动一等奖,获评全国农科学子联合实践行动先进工作者。

我自大学毕业之初,便踏入了北农,成为一名高校教师。春华秋实十余载,在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不断求新求变的今天,我们依然需要不忘初心,追溯教育的本质,问问自己——什么是教育。

教育家曾说过:“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想,教育的灵魂就是关注学生、尊重学生、唤醒学生心灵、促进学生成长。多年的一线学生工作经历,我始终怀有敬畏之心,因为每个学生都承载着家庭的期许、学校的理念、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

5月的北京疫情形势焦灼,我自请奔赴学校防疫一线,成为了一名驻校辅导员。在校期间,我深入学生当中,倾听学生心声,了解学生需求。从“面对面”谈话到“云”谈话,通过一点一滴的努力,让学生在校园封闭管理的特殊时期获得家的温暖。同时,我运用线上线下的形式开展主题党员大会、毕业生年级大会、宿舍长大会等,及时将疫情防控形势和学校防疫通知等有关要求第一时间传达给学生。

封校期间,有两起突发事件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凌晨一点,我突然接到安稳处电话,一名在校生接触了外来快递。担心的同时我也在反思:疫情形势严峻,是什么原因让学生宁可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也要接收快递?挂掉电话,我立即赶到安稳处,学生此时也意识到错误的严重性,泣不成声。我的心中虽然急切,但更担心学生的心理状态,在与他进行了深入交谈后,了解到快递中是该生学习时急需的电子配件。在与安稳处做好相关后续处理工作后,我意识到自己并未关注到学生学习、生活的点滴细微之处,当日便组织研会学生讨论,决定开展校内物品互助活动,顺利帮助学生们解决了封校时类似物品急需的问题。这次事件之后,我更是增加了走进实验室和宿舍与学生们交流的频率,特别是利用等待核酸检测的时间,与学生见面谈心,了解和掌握他们在校适应情况与心理健康状况。

另一件事也发生在深夜,晚上十一点多,电话突然响起,一名在校生突发心脏病,难受不已。我立即与换班驻校老师联系,第一时间通知校医院大夫及学生家长,校医院紧急处理并安排车辆将学生送往医院治疗,学生的辅导员、导师也陆续赶到医院,共同陪伴学生。至今我也忘不了当时的紧张心情,等待救护车的焦灼和得知学生平安后的如释重负……通过这次突发应急事件的处理,我也再一次深刻地体会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教育的路途漫长修远,困难重重,但我想只要牢记教育的本质,无论前路如何坎坷,我都有信心带着爱与宽容,勇往直前。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立足本职工作,紧紧围绕学校党委的部署,扎实完成好各项工作,不断提升新时代学生管理服务的能力素质和本领水平。今日国家的飞速发展要求教育的内容不断拓宽,综合素养、知识眼界、人文关怀、探究意识等诸多方面积淀、完善与优化。我将主动探索、积极突破,以匠心致初心,点亮万千繁星。学生守护着梦想,我们守护着他们。

守护好北京市民的奶瓶子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方洛云

方洛云,男,中共党员,汉族,1973年12月出生,2002年9月来校工作,现任奶牛营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高级畜牧师,入选2003年度北京市优秀人才计划,获评2008年度北京市科技新星,获2020北京市教委脱贫攻坚嘉奖、2021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获省部级奖励4项。

说起牛奶,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牛奶是如何生产出来,大家可能就比较陌生了。奶牛吃什么能高产,吃什么能提升牛奶品质,这些问题我们团队一直在思考和研究。

北京奶牛养殖走的是小而精、科技创新的路线,所以奶牛产奶量很重要,也是团队一直关注的问题。在北京三元延庆基地,团队研究生黄清赟给奶牛戴上脚环和颈环,进行相关的动物实验。奶牛试验采样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学生是新手,我亲自给她示范如何尾根采血,如何采瘤胃液。她说:“方老师,你一开始抱着牛头被晃来晃去的样子很搞笑。”我说:“采瘤胃液一定用力顶住牛头,如果被牛头晃来晃去牛危险,人也危险。”经过指导,她学会了安全采样,也顺利完成了研究任务。现在她在贵州省畜牧兽医推广站工作。有一次她在微信里说:“老师,我今天解决了奶牛真胃移位的问题。”我非常高兴她能为牧场解决实际问题。

牛奶质量是全社会都关心的问题。牛奶的质量很大一部分是由牧草的质量决定的,牧草中的哪些活性成分能提升牛奶品质?这也是团队研究生郝振荣所做的工作。为了分析不同饲料活性成分对牛奶品质的影响,我和团队其他老师带着郝振荣跑遍了北京、天津,内蒙与河北大大小小的牧场,进行采样分析。郝振荣说:“我本以为读研就是在实验室做实验,没想到却是天天跑牧场。”我告诉他:“我们专业的特点就是进牧场发现问题,进实验室解决问题。跑的越多,学的越多,懂的越多。”由于在校期间有丰富的牧场经历,毕业后郝振荣被中牧录用,每年他都会回实验室看看,也会给师弟师妹做报告,谈谈他的学习和工作感悟。

饲料是重要的科研材料,也是很好的教学材料。一直以来,团队成员去牧场试验、出差,都会主动收集实验室样品库中没有的饲料样品。经过20多年的采样收集、分析和积累。团队已建有北京地区最全的奶牛饲料数据库和样品库。通过与中国农科院畜牧所合作,创新了饲料数据库构建方法,形成了有中国特色数据标准体系。2019年,凭借此项工作,团队与畜牧所合作共同拿下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截止到目前,团队共获国家奖1项、省部级奖18项,授权国家专利22项,发表学术论文272篇,著作26部,国标3项,新产品 18项。团队首席蒋林树老师经常说:“像我们这样的团队,做研究必须聚焦。找准方向,提前布局,长期坚持,就一定能达到甚至超过中央大院大所的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说:“干事业好比钉钉子,钉钉子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才能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今后,团队将继续发扬钉钉子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好学校科研的铺路人。当好北京奶牛的大管家,守护好北京市民的奶瓶子。

聚是一团火  散作满天星

经济管理学院  赵海燕

赵海燕,女,中共党员,汉族,1974年4月出生,2011年7月来校工作,经济管理学院农林经济管理系主任,教授。获评北京市优秀教师,兼任北京市都市农业专家库特聘专家、农民日报社青年专家智库成员、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理事、“创业北京”乡村振兴赛事首席专家等。获省部级以上教学和科研奖励共15项。

在学校和学院的组织和指导下,我们农经作为国一流专业积极开展了课程思政和教学改革及创新,我也作为代表参加北京市教学比赛获得了一些奖项并有幸今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今天我怀着深厚的感恩之情,将从课程思政育人的角度给大家分享,让我们先来看看其中的一颗“星星”吧:

“老师,我都不敢相信,我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中国农大的研究生啦!”站在我面前的李硕异常高兴地边跳边说。“太好了,有志者事竟成,老师祝贺你!”看着长大了的李硕,我不禁回想起这四年我们一起走过的奋斗历程。

“老师,您这么晚还在办公室啊,我刚下晚自习呢,能给您聊聊吗?”看到大一刚入学的李硕,满脸愁云地站在我面前,我赶紧放下手中的工作,“好啊,老师还正想着找你呢,看到你课上总显得不是太开心。”这晚的北农繁星闪烁,我和李硕在操场边走边聊。

我了解到,李硕第一次来到北京,面对陌生新环境和新同学,产生了自卑。了解情况后,我与督导、教秘和老师们积极请教、沟通和探讨,之后特别注意在课程教学中,以北京农业的发展实际来展现北京城市的特点,并在课堂讲授中,分享我自己从2011年来到北京和北农后,如何通过对“三农”的认知、思考、调研和服务,来感受与北京农业的融入和共同成长,以此引导同学们从身边学习“三农”,从缩短认知差距中提升自信。

此外,应对社会面试中常用的无领导面试小组考试的方式,带领同学们采用系统随机分组法,引导学生与自己相对陌生的同学增进交流,共同合作,针对课程知识点进行讨论和课堂展示。“老师,这周末我和同学们约好去调研农业嘉年华。”在小组讨论活动推出后,主动担任小组长的李硕告诉我。再后来李硕竞选上了班长,大二时带领小组同学在北京进行实地调研,撰写科技论文,最终获得北京市“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生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大三时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了期刊论文。大四时最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中国农大研究生。就在昨天,我和李硕还通了电话,“老师,我现在在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我每天都要面对不同的市场主体进行沟通和交流,我意识到在北农学到的知识和方法特别重要,能帮助我在每天的平凡工作中感受到其不平凡。谢谢老师,谢谢母校!”

让我们再来看看另外一颗“星星”:

“老师,我们入党的同学需要您写下意见。”课后郭楚妍来找我。“好的,请你和同学们商量下,老师需要和大家一起聊聊,之后再写意见。”很快,楚妍把同学们组织到了一起。 “同学们,老师今天需要给大家一个很严肃的仪式感,想听听你们为何要入党?”在几位同学说了后,轮到楚妍讲:“老师,我在您的课程里经常能听到您对农业的热爱和信念感,这也让我滋生了对农业的浓厚兴趣。您说您看到很多党员同志奋战在‘三农’的一线,我将来也一定要去‘三农’基层工作。”听到楚妍坚定的话语,我内心高兴而激动,“三农”的发展就是需要有这样的热血青年。之后我进一步加强了对她的各方面辅导,最终她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考上了密云溪翁庄镇“三支一扶”岗位。

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同学们在我们身边时,我们一定要因材施教,点燃学子们心中的激情和热火,同学们毕业后,将如颗颗繁星在岗位上继续践行“厚德笃学、博学尚农”的北农校训精神。

言传身教育芬芳

文法与城乡发展学院  赵志毅

赵志毅,男,北京农学院法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北京市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农学院昌平教授工作站领衔专家、北京市法学会农村法治研究会理事等,获第八届北京高效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三等奖、论文一等奖,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获评北京市事业单位“脱贫攻坚”突出贡献个人、北京市农村工作先进个人等。

“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究竟哪个更重要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回答。我想说的是,读书和实践都很重要,因为它们都和一个词密切相关,就是我们中国人常说的“言传身教”。

说到言传身教,我就想起了我的导师,原烟台大学校长郭明瑞先生。先生情系讲坛四十载,献身民法著春秋。至今我都记得先生反复讲过的一句话——做人要踏踏实实,做事要认认真真。那时候,我们是“学着老师做”。

22年前,老师指导我们到东北调研,他嘱咐我们,实践调研不同于课堂教学,要注意方式方法,比如访谈村里的老百姓,要用通俗的语言,让人家听得懂、听得明白。老师的教诲对我们帮助很大,我们不仅完成了任务、锻炼了自己,还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

老师的言传身教对我后来的学习和工作影响很大。十九年前,我来到北京农学院任教,成为了一名大学教师。这时候,我开始“照着老师做”。无论是教学科研,还是社会服务,我都努力将老师的言传身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013年,我代表学校参加第八届北京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荣获大赛三等奖、论文一等奖;去年获得了北京市教育系统“脱贫攻坚”突出贡献个人嘉奖,今年荣获了北京市农村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在这个过程中,我开始逐渐“接着老师做”。

讲到这里,我得说说我的学生。雨馨同学是去年考入我们学院的研究生。这个女孩性格偏内向,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有待提升。我鼓励她在科研训练和社会实践方面多参与、多锻炼。半年多的时间,她进步很大。

去年,我指导她和另外三名法学本科生调研昌平区宅基地改革情况并撰写报告,后来获得了北京农学院第二届校园提案大赛一等奖。今年年初,我利用在广西出差的机会,约她的家长做了一次家访,进一步了解了她的情况。今年暑期,我们到广西开展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示范窗口和示范单位监测评价,她都主动去对接工作、安排行程、认真记录,还不忘给同行的王春光老师带上晕车药。看到这些,作为导师我由衷感到高兴。

人们常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个“领”字,实在是妙不可言。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让我们秉怀立德树人,踔厉培根铸魂。我深信,言传身教育芬芳,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拼搏成就梦想

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建利

王建利,男,中共党员,汉族,1979年9月出生,2003年7月来校工作,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获评北京高校优秀辅导员、首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先后获第27届“丹柯杯”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1项、学校教学成果奖6项,指导学生荣获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比赛三等奖1项、北京赛区一等奖2项,首都高校思政课社会实践论文竞赛特等奖3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2项。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老师们在课堂上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的道理、学理、哲理、情理,引导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学生们在思政课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能否解决实际问题,经得住实践的检验,是思政课育人重点。

在课堂外,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实践,不断领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辉煌成就和理论精髓。组织参加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就是一次积极实践。还记得开始比赛准备时,对照参赛要求,团队3名成员一筹莫展。我鼓励他们:“比赛是对思政课教学内容的认识和思考,要相信自己,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我和他们一起观摩往届参赛作品,提振了士气,增强了信心。

一名成员说:“那些重点高校同学选题理论性很强,我们是农业院校,我们该怎么选题呢?”一名成员说:“社会热点话题需要更多的理论知识,我们有这个能力吗?”我说:“选题是重点。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之年。农业院校的学生,有责任讲述“三农”的伟大事业。”我们一起重读思政课教材,结合教学重点,确定了中国特色脱贫主题,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梳理清楚历史逻辑、理论逻辑,表达青年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信心。

在练习讲课时,团队又陷入焦灼状态,不知道怎样有感染力的表现出来。我和大家说:“别着急,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反复练习讲课,一定能够达到理想效果。”一名成员说:“老师,我参加过演讲比赛,我想试一试。”在团队成员的协助下,她以最好的状态完成了公开课,代表团队展示了北农青年的风采。

最终,参赛作品获得了北京高校一等奖和全国高校三等奖的优异成绩!在得知获奖后,团队成员在惊讶地同时更多是高兴和欣慰。一名成员说:“之前只是尽力完成作品,但是没有想到能获奖,还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一名成员说:“在参赛过程中学会了团队合作,增强了考取北京大学研究生的信心。”一名成员说:“只要有敢打、敢拼,就能实现梦想!”我继续鼓励大家说:“拼搏是信心的来源!你们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通过比赛,学生增强了信心,实现了梦想。后来,三名成员全部考上了研究生,我也增强了的育人信心,指导2021年参赛团队,再次荣获北京高校一等奖。2022年的参赛团队已踏上征程,我们满怀信心,争创佳绩!

备赛和比赛的过程中,在马宁老师的协助下,师生教学相长,深刻理解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通过指导比赛,我深刻感受到了肩上的职责:上好思政小课堂,也要用好社会大课堂,引导学生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