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风范
首页 > 师者风范 > 正文
“北京高校青年教学名师”颜亭玉: 架设学以致用“立交桥” 探索“农数融合”育人才
发布时间:2025-05-05文章来源: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 浏览次数: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在全校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全面展示广大教师立德树人、自信自强的精神风貌,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党委教师工作部特推出“师者风采”专题报道,展现在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领域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事迹及风采,团结凝聚广大教师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贯彻落实学校党委“实干创先年”部署要求,为持续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创新“互动启智、农数融合”育人体系,以农数融合打破学科壁垒,用建模理念重塑思维格局,“北京高校青年教学名师”颜亭玉教授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数学与农业新领域默默耕耘,助力学生成长为高水平复合应用型人才。

构建“农数融合”育人体系

“数学不是农林专业的‘拦路虎’,而应是‘助推器’。”面对农林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的“数学焦虑”,颜亭玉以问题为导向,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核心素养、复合知识、实践能力、持续发展四维联动,基础-进阶-卓越三层递进”的育人框架。

她主讲《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将农田测绘、畜禽疫病传播模型等农林案例巧妙融入教学内容,使数学知识与农林专业紧密相连。她主编的3部省部级规划教材凭借其高质量,获评“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学习资源。


颜亭玉充分利用数字技术赋能教学。她牵头开发“大学数学自主学习与在线考试平台”,累计服务学生3700余名,完成在线考试1.8万人次。通过智能组卷、错题分析等功能,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实现“千人千面”的个性化学习指导,极大地提升了学习效果。

她在课程思政方面也做出了积极探索。讲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时,她以“精准扶贫成效评估”为案例,引导学生用马尔可夫链模型分析贫困人口动态变化,同步解读国家乡村振兴政策,真正做到课程思政如盐入水,润物无声。

构建“三层进阶”育人体系

“育人如育苗,既要深扎根系,更要向阳生长。”颜亭玉教授构建的“实践启智—逻辑铸魂—现实观照”三层进阶体系,打破传统数学教育框架。她通过必修筑基、选修拓深、竞赛激潜等多元化路径,为学生打造持续发展的学习生态,助力其成为高水平复合应用型人才。


数学建模竞赛在她的育人体系中成为重要的催化剂。她将数学建模竞赛打造成“第二课堂”,创新构建“3+1”备赛模式,即3周案例特训+1周实战攻坚。在2022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她指导学生团队斩获M奖(一等奖),学生存思羽感慨:“每当我们需要时,颜老师永远都在。”

“数学建模不是纸上谈兵,要让学生用公式解决真问题。”颜亭玉作为“农林杯”数学建模竞赛创始人,积极推动赛事发展,使其从校内联赛逐步成长为京津冀地区竞赛平台。2024年,来自全国高校的600余支队伍参赛。我校30余支学生团队在她的指导下,获多个市级、国家级奖项。

架设学以致用“立交桥”

颜亭玉积极发挥专业优势,成立数学建模团队,并与各科研团队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有力推动了多个科研项目的顺利开展。她主持的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畜禽中药添加剂药效评价数学模型研究”,通过构建科学的评价模型,为中药添加剂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提供了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主持北京市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开放课题“基于GIS的北京乡村民宿行业空间分布研究”,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揭示了乡村民宿的分布规律,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决策支持。


她紧扣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紧贴专业发展需求开发选修课程,促进多校之间的课程与教材协同建设。她指导青年教师申盼盼荣获北京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北京高校第十二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理科类B组二等奖及最佳教案奖等。

作为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数学研究分会理事,她积极推动北京市属高校数学建模联赛的开展,并组织校际合作教学改革项目。作为大学数学虚拟教研室成员校负责人,她积极贡献优秀教学案例,凭借在教学领域的突出表现,获得教育部大学数学课程群虚拟教研室颁发的大学数学和研究生数学类课程思政教学名师。

“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能用理性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颜亭玉表示,将以“实干创先年”为抓手,持续打造“数学+”课程群,开发《人工智能与数学建模》等前沿课程,深化“真题真做”模式,推动数学建模竞赛题目直接来源于产业一线的真实需求,构建智慧评价系统,运用学习分析技术动态追踪学生数理思维成长轨迹,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