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在全校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全面展示广大教师立德树人、自信自强的精神风貌,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党委教师工作部特推出“师者风采”专题报道,展现在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领域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事迹及风采,团结凝聚广大教师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贯彻落实学校党委“实干创先年”部署要求,为持续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孙英健教授始终秉持“立德树人”的教育初心,以“课程为根、科研为翼、实践为桥、育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为指引,积极探索教学改革,革新教学方法,通过生动的课程案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塑造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思维,实现知识育人与思政育人有机结合,培养了一批批守护人民健康和食品安全的优秀卫士。
实践探索,“三维融通”推动教学改革
她长期以来坚守教学一线,坚持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恪守职业道德,承担着本科生与研究生教学任务。她用三十余载光阴诠释了“立德树人”的使命担当,先后讲授了《兽医公共卫生学》《动物性食品卫生学》《动物毒理学》《动物细胞生物学》等多门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以课程建设为抓手,提出了“三维融通”破壁垒、“双链驱动”强能力的教学改革理念,为新型农业科学改革注入了创新动力。

针对兽医公共卫生领域的多学科交叉特性,她与团队共同探索,以“养殖到餐桌”的产业链为主线,构建了能力链的三阶训练模型。这一模型通过学科交叉融通,有效推动了知识体系的重构,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兽医公共卫生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一名毕业生感慨地说:“这种跨学科的训练让我在工作中能够迅速把握问题的本质,为我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为了进一步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她与首农集团、国家动物疫控中心合作,共建实践基地,实现了产教协同融通,为教学注入了实践的活力。在“动物性食品耐药菌检测”项目中,学生深入养殖场进行采样,企业技术员现场指导检测流程,学生全程参与从追溯源头到制定防控方案的每一个环节。学生们纷纷表示:“这样的实践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兽医工作的严谨性,也让我们对所学知识有了更深入地理解。”
她引入了“高致病性禽流感检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通过线上模拟完成非洲猪瘟病毒检测与防控实施等高危实验,教学效率提升了40%,不仅破解了教学难题,也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和安全的实践体验。
润物无声,思政融入专业课堂
在她的课堂上,专业知识与“科学家精神-乡村振兴-同一个健康”三大思政主题自然交融。讲授“人兽共患病防控”时,她以中国科学家成功阻击血吸虫病为例,深入分析技术突破背后的协作精神;讨论食品安全法规,她引导学生反思三聚氰胺事件中的伦理责任。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兽医的每一个决策都关乎公众健康,这是我们必须敬畏的职业底线。”通过这种润物无声的方式,她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学,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素养,使学生成为既有扎实专业知识又有高尚品德的复合型人才。

团队共进,持续接力教学改革
“教学创新从来不是一个人的战斗。”作为北京市虚拟教研室牵头人,她注重经验共享,带领团队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教学比赛、共建资源库。在她的带领下,动物医学专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拥有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3项,优秀本科教案2项,北京农学院优质本科课程5项,优秀本科教案4项,获得教学创新大赛奖项3项,课程思政先行专业1项。她激发了青年教师的教学改革的热情。

32年来,孙英健始终保持着教育者的朴素情怀。“教育不是塑造英雄,而是培养脚踏实地解决问题的人。”这是她坚守讲台的初心。在学生眼中,她既是严师,又是倾听者。她总是耐心解答学生的困惑,给予贯通班的学生鼓励,多年来一直保持着深夜回复学生邮件的习惯。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教师的责任与担当,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她用她的智慧和汗水,为培养新时代的兽医人才默默奉献。
未来,她将一如既往地发挥教学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致力于推动教师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她将继续指导和带领青年教师,助力他们快速成长,为学校培育更多优秀的教学力量。同时,孙教授将持续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以名师的影响力带动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她将继续秉持“立德树人”的教育初心,以“课程为根、科研为翼、实践为桥、育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为指引,为培养更多新时代的兽医人才贡献力量,为学校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