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在全校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全面展示广大教师立德树人、自信自强的精神风貌,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党委教师工作部特推出“师者风采”专题报道,展现在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领域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事迹及风采,团结凝聚广大教师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贯彻落实学校党委“实干创先年”部署要求,为持续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她聘请助教记录授课全过程并及时反馈调整;为了帮助上进的学生继续求学,她鼓励并资助学生攻读研究生……她始终坚持把对专业的热爱转化为争做“四有好老师”的动力,追求一专多能、精益求精。她就是获评北京市第七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全国高等农业教育普通课程资源建设优秀成果奖、北京市师德先锋、第四届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第十二届全国宠物医疗行业大会优秀园丁奖的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姚华教授。
深化教学改革,重构临床兽医课程生态

姚华负责的专业骨干课程《动物内科学》是学校教育大讨论活动中首批26门专业骨干课程教改项目之一。她用一学期准备、一学期实践、一学期再实践和总结,设定试题600多道,批改试卷450余份,审阅笔记400余篇,接待学生200余人次,所有的工作都浓缩到《内科学》25学时的课堂教学和15学时的实验操作中。
在姚华看来,教改要既破又立,“要把原来陈旧的思想全都破除掉,然后把新的理念建立起来,老师觉得新颖,同学们也感到新奇,知识的传播途径才比较通畅。”她发现,教改实施的过程中,与同学们有了更加深入地交流。“比如我让同学们课前预习,课上与我积极互动,课下我还会给他们布置作业,上交以后我要给他们批改。这可能是大学老师较少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但是我用了,而且取得的效果还非常好,同学们也比较认可。”
精心设计的授课内容,还得让学生“记得住、能消化”。兽医内科疾病复杂繁多,最新版《兽医内科学》教材中涉及10章230个疾病,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除课前预习、课上讲授要点之外,她精心把知识点总结成“顺口溜”,方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获得更全面的专业知识,对于学生兽医基础知识的临床实践非常有益。
注重实践为先,打通产教融合“最后一公里”

姚华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经常把实验搬到课堂上。她利用产教融合赛道的教学创新大赛,征集到口炎患猫,直接带着感兴趣的同学到实习医院,现场观察其红肿热痛机能障碍的炎症特征,通过血液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确诊口炎的范围和治疗方案;她将卫生纸、铅笔和矿泉水瓶作为实验材料,模拟食物阻塞在食管生理性狭窄的病例发生,向学生演示如何“上挤下送打水气,驱赶灌油切瘤术”的治疗技术。
她牵头与北京市内120多家动物医院合作,在新瑞鹏宠物医疗集团、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海关缉毒犬基地、金星鸭业等多家单位建立动物类专业实习实践基地,在卓越兽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活动与就业育人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培养了一批优秀兽医师,此项目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获教育部第三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

她注重对学生的正面引导。“教学互长、以赛促学、以学促教”。她结合自己参加国家《执业兽医师资格证》考试考取证书、与同行交流共同提高教学技能和科研水平的经验,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动物医学专业技能大赛、小动物医师技能大赛,让师生互动增加、沟通交流深入,知识在传播和消化吸收过程中更加扎实。
以仁爱之心育人,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姚华热爱自己的职业,更爱她的学生们。她说:“我小时候的愿望就是当一名教师,能够投入到教师这个队伍里面,我非常骄傲和自豪。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教师言传身教,能够把自己对知识和问题的理解,通过教学活动传递给同学们。让同学们在走向社会时,能够稳定立足、自信工作,这才是教育最大的内涵和最大的意义。”
她指导本科生全程参加兽医专业实习活动,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学术问题,实验时关注科研思路,写论文时不断思考提升理论水平。课上有位家境贫困的女生,姚华见她勤奋好学、积极向上,鼓励她参加研究生考试继续深造、并亲自指导她的课业学习和实验技术,该同学最终成功考取了学术型研究生。她带的班级获“北京市优秀基层组织”和北京市“我的班级我的家”优秀班级,她带的硕士生2024年考取了3位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她个人获北京农学院“就业工作突出贡献导师”奖。

姚华表示,将以学校“实干创先年”为抓手,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更多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动物医学专业和兽医学科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拓展实践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优质的实习和实践机会,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兽医专业人才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