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在全校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全面展示广大教师立德树人、自信自强的精神风貌,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党委教师工作部特推出“师者风采”专题报道,展现在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领域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事迹及风采,团结凝聚广大教师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贯彻落实学校党委“实干创先年”部署要求,为持续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她持续推进课程改革,探索“五位一体”育人模式;她成功破译板栗基因组,解决“卡脖子”种业难题;她坚持深入农业产业一线,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她探索搭建国际合作平台,助力青年教师成长;她先后荣获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北京市教书育人先锋等多项省部级奖励,累计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课题10余项。她就是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曹庆芹教授。
推进课程改革 探索“五位一体”育人模式

曹庆芹扎根农业高等教育事业二十二载,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投身教书育人工作,积极吸收先进教育理念,建立了“课堂教学、科学研究、实习实践、学科竞赛、田间地头”“五位一体”的育人模式,通过打造第二课堂,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指导学生获得学科竞赛等多项奖励。她主讲的《分子生物学》课程获评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副主编的《案例分子生物学》教材获农业农村部“十三五”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
她以师者仁心,全心全意地关爱每一位学生,用温暖与力量为学生撑起一片遮风挡雨的晴空。三年前,课题组一位研究生的家人突发重病,住进了ICU。她知道情况后,第一时间组织课题组的老师和同学为她捐款。并坚定地告诉学生:“不要害怕,你的背后还有我们团队,如果钱不够,咱们再组织学院捐款,如果还不够,咱们还有学校!”在众人的帮助下,学生的家人十几天后转危为安,学生也顺利毕业找到了生物育种相关工作。事后,学生感激地表示,是曹老师在她最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给予她无私的帮助和鼓励,这份雪中送炭的恩情她将会永远铭记。
破译板栗基因组 解决“卡脖子”种业难题

曹庆芹立足国家战略需求开展科研攻关。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破译了首个中国板栗基因组,创新性发现了根际优势假单胞菌的促生作用机理,外生菌根进化成果被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报道。她在全世界范围内收集板栗的种质资源,精心选择优异的资源,培育出新品种,为板栗品种结构调整做出了科技支撑,切实解决了“卡脖子”的种业难题,并产出一系列科研成果。她带领学生先后发表百余篇科研论文,获批专利17项,获得新品种5个,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和农业推广奖4项,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真正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农业现代化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深入农业产业一线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作为农业院校的学生,必须向实践学习,只有脚下多沾泥土,心中才会有方向、有真情、有力量。”曹庆芹注重把课堂理论与实习实践紧密结合,大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她立足乡村振兴需求,连续多年带领学生深入北京郊区、河北等地农业产业一线,引领学生在支农扶农的实践中锤炼本领、增长才干。
在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基层服务的实践中,她积极搭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立了科技小院、博士农场和教授工作站,通过组织研究生驻村服务等方式,将农业科技资源精准输送到乡村一线。她聚焦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难题,大力推广果树新品种和省力化新技术,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4年1月,曹庆芹老师负责的北京科技小院落户通州区苍上村。在短短一年半时间里,该科技小院引进29个颜色各异的草莓新品种,成功打造出特色鲜明的“五彩草莓”品牌,显著提升了当地草莓产业的市场影响力。同时,科技小院创新采用无土架式栽培新模式,构建起立体化、现代化的草莓种植场景,使传统农田焕发出科技活力。这些创新实践成果引发广泛关注,被《北京日报》等主流媒体专题报道,为农业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提供了生动范例。
搭建国际合作平台 助力青年教师成长

“要想培养一流的人才,必须要有一流的教师。”多年来,曹庆芹致力于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建设,注重青年教师队伍培养,为青年教师的成长铺路搭桥。她系统构建国际合作网络,推动学校与农业领域位居世界前列的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等海外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为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农业人才奠定坚实基础。她积极推动国际学术交流,已有10余名青年研究员及博士研究生赴海外开展访学,联合培养博士毕业生2人,其中1名顺利获得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博士学位。
她通过林木分子设计育种高精尖创新中心的建设,助力学校引进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Ton Bisseling担任首席科学家、北京农学院特聘教授。基于与北京农学院的长期合作和扎实积累,Ton Bisseling荣获2023年度北京市“长城友谊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国际合作中关村奖,彰显了合作项目的卓越成效。
曹庆芹表示,将牢记初心使命,以学校“实干创先年”为抓手,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模式,推进产学研融合,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专业技能和人文情怀,加速园艺科技创新步伐,让绿色科技更好地服务社会,为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